欢迎阅读《福建师范大学校报》 - 福建师范大学

返回首页   第595期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邓亚萍:让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讲述者 邓亚萍 本报记者 高洁 实习记者 黄婉琪 黄慧卿 整理

 

 10月16日下午,恰逢青运会开幕之际,“乒坛皇后”邓亚萍博士现身福建师大旗山校区学术大讲堂,为全场五百多名青运会志愿者代表和青年学生代表作以“服务青运,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分享报告会。

早期运动生涯:努力+坚持=成功


    我的父亲是我的教练,幼时我打球的时候显示了一点天赋。我五岁进入业余体校打球,九岁进入河南省体工大队乒乓球集训队,十岁进入郑州市体委乒乓球队。由于个子矮,没有人认为我能成乒乓球冠军,我被省队退回,面临继续打球或放弃乒乓球回去上学的选择。
    八岁左右,我在河南能参加的比赛,基本都拿到了冠军。河南省队集训的时候,我的小伙伴们都赢不了我,却只有我被退出去。当时我就奇怪,这些留下来的人都赢不了我,我怎么就进不去呢。后来父亲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了我:他们觉得我个子不高,没有任何培养价值,所以觉得还是不要练了,回家吧。
    父亲说:“有人认为培养你是没有用的,那你自己服不服?你要服了,那我们现在回去上学,不要打球了,如果你认为自己还要努力一下,那我们就自己努力,因为河南省队已经没有机会进了。”
    我那时才十岁,但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我想试一试。
    我继续训练,但是只能在郑州市组织的一支乒乓球女队里训练了。这也是一个专业队,有七八个女孩子,都是河南省队不要的,所以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打败河南省队!
    那时我们的训练条件根本无法跟省队的比——训练场馆是水泥地板的澡堂。河南的冬天很冷,那里没有暖气,打扫卫生时,水泼到地上可以结成冰,训练时手全部冻裂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目标和梦想,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再苦再累我们都撑着。那时我们都是负重三十斤进行训练,除了胳膊,身上几乎都绑了沙袋。多球训练是最痛苦的,一筐两百多个球,别人不停地扔,你一个一个地打。训练很痛苦,负重很痛苦。但是当沙袋摘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飞了!跑的时候就像飞了一样的感觉!
    我在郑州市队的这四年,如今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正是这些时间造就了我坚强的意志,正是这段时间夯实我后期成为国家队主力到称霸世界的基础。所以,痛苦的过程后还是会非常美好的。任何事情,不管再苦再累,只要坚持,成功一定在前头等你。
    时间到了1986年,我还没有资格去参加当时最高级别的比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但那时我开始在全国的七项全能比赛中崭露头角,河南省队的教练开始到郑州省队来“借”我,让我代表河南省队去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我的教练很希望我把握这个机会,我就去了,结果一不小心,一鸣惊人,当时我才十三岁。当时大家都很惊讶:这哪来的小女孩,个儿还不高。到决赛的时候人挤人,大家都是来看我来的。
    河南省队第一次在全国锦标赛上拿了冠军。
    成为全国冠军后,按道理我应该进入国家队了。但这时各方训练队的教练关注的都是怎么“打”我。有人说:“她的打法很怪,没人用,蒙的,多打几回就能赢。”成为冠军后我成为争论的焦点,有很多人开始怀疑我到底行不行。
最后我只进了青年训练队,尽管我是全国冠军。
    在青年训练队里,我打了五次队内的比赛,四次冠军一次亚军,但还是有队员在我之前进国家队!
    我没有办法,只能再去证明自己。青年队如果进不了国家队就会被退回省队,总不能在青年队一直干到退休吧?所以要么进国家队,要么回去。对于我来讲,我必须往前冲。
    非常有意思的是,国家队教练组在讨论用不用我的问题上也有过激烈的争论,教练组里面,只有一个教练认为我能行,他就是张燮林教练。其他教练都说:她跟欧洲人怎么打?欧洲人人高马大,她没法打。最后一次讨论时,张教练据理力争:“你们认为邓亚萍不行,因为她个矮,但就是这个原因,她看球球是高的,所以她就敢攻啊,那个高的就不行啊!”
    所以这就是我的特点嘛。我打球从来不防的,防什么,全是机会啊!
    我速度快,力量大,步法稳,就能一直进攻。速度是最重要的,像习武,不快不破。我的打法,至今没有第二个。我矮小,但是我重心转换幅度小,有利于反手换正手的快攻。这是我从小对自己的设定,也是身边人的期盼——我要走不同于常人的一条道路,就是要把长胶打成进攻型打法。
    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实力,才能稳住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这才是赢得尊重的唯一法宝

知识改变命运:敢想+尝试=新的自己


    我是从96年开始到清华学习,当时去了清华的外语系。刚刚进清华的时候,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其他经历我可能比别人丰富一些,但是从书本上得到的东西我比不上人家。
    第一次“一对一”上课时,外语系老师问我:“你的英文什么水平?”
    我说:“是零。”
    老师说:“你不是经常出国参加比赛吗?”
    我说:“我出国参加比赛都带翻译……”
    老师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写着试试吧!”
    我把所有能想起来的二十六个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都写上了,但还是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老师也明白我是什么水平。那段时间,我开始掉头发,每天起床枕头上一大片!当时我自己也很纳闷:我打球也动脑呀!但是为什么读书,学了点英文,就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呢?
    之后我被中国奥委会推荐到国际奥委会,由萨马兰奇主席任命,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个成员。第一次去开会,让我极其地受刺激!因为所有的委员,都可以讲英文、法文,唯独我一个带着翻译去。别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不能亲自参与其中,交流起来很困难。当时我就在想:想要同更多的人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无论如何也应该把英语先拿下!
    尽管那时我对英语的认识为零,但我绝不认为我不行。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再逐渐地去感悟和提炼这个成功的规律。
    那时国际奥委会要在葡萄牙开会,当时由中国奥委会建议说一定要在会上发言。奥委会也帮助谢了一篇很简短的稿子,也就一页纸。但这一页纸对我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根本不认识。怎么办呢?当时就在英国,我请了一个私人老师。我请这个老师把声音录下来,然后不断地听录音带,模仿老师口音,一遍遍地学。但就这短短一张纸的讲话,也不超过五分钟,我学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到了里斯本开会的时候,正好是萨马兰奇主持会议,他以为我会是讲中文,结果我一开口就讲英文。发言结束后,他说:“邓才学了三个月的英文,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一个发言,我们大家应该给她鼓掌祝贺!”这掌声不是别人给的,是靠自己争取的。
    1998年我去剑桥,那时刚好赶上学校的毕业典礼,我在那站了三个小时,看着各个学院的同学,穿着学士服从里边出来,很骄傲地走向礼堂,他们的亲人,都穿着最隆重的服饰,骄傲地享受典礼的洗礼。看着眼前的一幕一幕,我非常震撼和感动,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穿着学士服参加剑桥毕业典礼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立马就否定了自己,说这得等到下辈子了,因为那时我才开始学英文,但那一次剑桥之旅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学习的意志!
    后来的日子我也没想到,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我又在诺丁汉大学读了硕士。信心来了,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到剑桥,去读一个博士学位。但刚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周边的所有人: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老师,包括萨马兰奇,统统说别去读。为什么?他们觉得太难了,说:“你名气这么大,你万一读不成,这多难看啊!”我觉得,这都是在为我考虑。但是我觉得:我这辈子机会来了,我干吗要等下辈子?所以,我仍然非常地坚持去读剑桥,萨马兰奇主席帮我写了推荐信,我也如愿以偿进入剑桥,但事实是,进剑桥难,出剑桥更难。
    那段时间非常困难,我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做奥运会的工作。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定了一百个速冻饺子,集中精力完成了我第一年的报告。等我把报告发给导师之后,我又到意大利开了个会。劳累让我的整个背都痉挛,帮我看伤的老教授按了按我的背,我眼泪就出来了。他说:“你真哭啊!看来你是真疼了。”老教授建议我退役,二十四岁,再不退可能就要残废了。教练和领导为了我身体的考虑,让我退役了。
    之后我便潜心在剑桥学习,最后我也顺利地通过毕业答辩。就是这样,我用11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需要21年的学业并拿到博士学位,于2013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设立了邓亚萍体育运动奖学金。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去尝试,你不会知道自己潜能有多大。我并没有比你们聪明,我只是把在体育竞技上的精神感悟用到了学习上,努力坚持。

服务奥运:真诚态度+专业服务=世界尊重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服务于奥运村,当时有 16000个随队的官员和运动员,我们有24500名工作人员和16000名志愿者。奥运村就是运动员的另一个“家”,在这个“家”里,我们该如何照顾好“村民”的生活呢?如何让中国得到世界的尊重?
    一份真诚的态度很重要。特别得说说关于北京烤鸭的故事,当时奥运村每天提供三百只北京烤鸭,但依然供不应求。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来了北京,但也无法吃到北京烤鸭,我们的志愿者了解情况后,就在他们回美国的时候买了一只烤鸭,亲自送到到机场。这位委员感动得一塌糊涂。随后和我说:“你们的志愿者真是太让我感动了,简直是无与伦比。”
    除了在饮食方面,在其它方面我们也力求完美。在奥运会期间,志愿者还要负责奥运村内的衣物清洗。奥运村洗衣房有200台洗衣机,400台烘干机,都是大型的。当时为了节省奥运开支,我们所有的建筑都是临时搭建的一些大棚子。夏天北京是非常热的,这些大棚子的温度在最热时超过了40多度。我们每天24小时三班倒,一个班是60人。这里面大多数是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就在这40多度的高温下工作多个小时。在这中间最感人的是:由于有一些服装是专业服装,像击剑服,非常硬,很难洗。但为了保证我们的服务,志愿者们就用手刷,洗后也不能烘干,因为太厚了,只能将衣服晒干。当衣服送回到运动员手上的时,他们说从来没有见过洗得这么干净的衣服。
    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也让奥运会的闭幕式上第一次有了这么一个环节:优秀运动员给志愿者献花。这是我们北京奥运会开创的,现在每一届运动会都会有这样的环节。这也是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认可。
    提到志愿者,这次师大也有3500多名学生将服务青运会。所以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志愿者的心得,就是要有专业的服务,真诚的态度,这样才会到得世界的尊重。这次福州举办青运会也一样,我们需要专业的服务,也要热情,这样才能得到全国人的尊重。我相信你们有这样的能力和热情把这件事做好。
               

                                                   (本文根据邓亚萍在福建师范大学讲座录音整理,有删节)


分享到:
    
回到顶部 
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059次访问,全刊已有445210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