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福建师范大学校报》 - 福建师范大学

返回首页   第627期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
百年集珍,等你来品!
查看:60   


     福建师大图书馆,经过百年风雨的洗涤,荡尽铅华,留下古朴的余韵。在这里,有书声琅琅,也有笔尖沙沙,有风华绝代后遗下的瑰宝,也有历久弥新后的伟岸。
     福建师大是福建省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高等院校,滥觞于1907年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创建、发展,基本上与学校同步。1951年,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学院等合并成立福州大学,随之各前身校的图书馆(室)藏书一并归入福州大学图书馆,于是,当时的福州大学图书馆总藏书量达30余万册。1953年,随校名变迁,图书馆更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图书馆。1970年,福建师范学院因文革动乱而停办,图书馆90多万册书刊资料被整体封存。1972年,学校复办,图书馆又随学校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后延续至今。
图书馆的藏书历史悠久,其中古籍典藏是师大图书馆的特色名片,师大仓山校区图书馆古籍部的郑辉老师介绍说,师大的古籍馆藏大部分来自于师大首任校长陈宝琛先生,再者便是图书馆学家金云铭馆长,后来,我校又有幸作为百家高校之一,获赠中华再造善本数万册。
     基于“书,藏于私不如藏于公”的先进藏书理念,陈宝琛先生首开福建私家藏书大量捐赠公益事业之先例,将陈家约三万多册藏书捐赠与福建师大前身校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而在陈宝琛先生的带领下,福州市多位著名藏书家也陆续赠书,这批藏书便成为师大古籍珍藏的一部分。自陈宝琛先生为代表的近代福州藏书家大量捐赠其珍藏之后,又经师大图书馆几代人的悉心觅访,搜辑遗佚,馆藏文献蔚为大观。
      古今载籍,浩瀚如烟。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里,有专藏我校首任校长陈宝琛先生捐赠的“陈宝琛书室”,部分秘籍佳本;有民国时期本科毕业论文的原稿藏书、外国人记述中国的千余种外文原版书、“五四”前后的一批代表性报刊、民国珍贵中文文献。另有500多幅宋、元、明、清的历代名家书画和近万张金石碑拓,不乏稀世珍宝。
     百年集珍,驰名东南。福建师大图书馆拥有着在省内仅次于福建图书馆的古籍典藏量,其中线装古籍1.9万多种、20余万册,属元、明、清旧椠及稿本、精抄本等善本古籍近900种、1万余册,目前已有25部典籍选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除了元明清善本古籍、明清稿钞本外,不得不说的便是收藏最为丰富的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尤其福建省、府、州、县志基本完备,清代以前的闽人别集600余种,闽人家谱百余种,在350多种方志中,福建师大图书馆收藏的就有200多种。我校图书馆另一大收藏特色是对民国文献的收集。其中外文善本多达2300多册,多为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外国人研究中国的著作,其中最早的还是出版于1654年的《鞑靼战纪》英文版,外文文献收集数量之多,品质之高甚至曾令一位意大利学者为之动容,自愿留下编纂了福师大馆藏西文善本目录。
      福建师大民国文献的特色珍藏尤为亮眼,在图书馆的民国文献厅中收藏有这样一批原文手稿,那就是福建师范大学各前身校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这些被完好保存下来的论文可谓弥足珍贵,其研究涉及领域极广,涵有教育、农学、建筑、生物和文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大多都是结合当时福建各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研究,极富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论文不仅涉猎方面颇广,质量之高也令人折服,像其中涉及生物物种、地方建筑的论文,都有原作者的亲笔绘图,所成之图精准细腻,一笔一画可与现今计算机绘图相媲美,可见当时研究学风之严谨。不仅如此,每一篇手写论文均用工整的标准小楷,字迹清晰、字形隽秀,鲜少有修改的地方,每份论文看上去都极富美感,抛却内容而言,单就图文的精致程度来说,这批收藏论文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这份研究性与艺术性皆赋的论文珍藏,反映出当时优秀学生们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也是当时学术研究朝气蓬勃的体现,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一个时代的见证,当之无愧是福建师大图书馆的瑰宝之一。
      如今,福建师大图书馆已荣列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还在2016年福建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省古籍保护先进单位”称号,而那一本本陈列在书架当中被精心呵护起来的线装古籍,承载的不仅是厚重的文化内涵,更是师大优良学风的传承。
      图书馆在沉淀百年沧桑的同时,也在焕发着不一样的生机,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努力,图书馆以更多有趣的活动来迎接师大学子,一次又一次带领读者们进入阅读的思想狂潮。
      福建师大图书馆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十一届读书节,今年为了迎接第十一届校园读书节活动的开展,福建师大图书馆还与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快闪”活动,在图书馆大厅献上了一场高雅悦耳的视听盛宴,震撼了在场的师生们。读书节不仅开场引人注目,内容更是丰富多样,像“本科生十大借阅之星”的评选,根据在校本科生在一学年借阅书目的数量高低排序得出十名“借阅之星”,为其颁发奖状奖品,以此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享受阅读。除此之外,读书节还有读书沙龙、名师荐书、实景话剧、仿拍插画摄影比赛、小葵图书漂流站、主题征文、“寻书之旅”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图书馆借这些活动赠予师生更多与书香相伴的好时光,在提供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师生加入阅读的行列,营造校园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在师大,热爱阅读早已蔚然成风,中国图书馆学会也对福建师大图书馆的努力给予肯定,于2016年为福建师大图书馆授予“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这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图书馆,也是继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优秀单位”之后的又一殊荣。
      书香四溢、百年流传,当斑驳的古墙褪色剥落的时候,福建师大图书馆仍旧静静伫立原处细数时光,守着不凋零的诗情画意,听风眠雨,等秋也等你。

仓山校区图书馆

旗山校区图书馆

陈宝琛所赠藏书

线装书



师大人与图书馆的二三事

        


图书馆之于师大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这里处处都有师大人留恋的地方,书架边的舒软小沙发、馆外鲜妍葱郁的红花绿叶、琳琅满目的书架……你还想知道师大人与图书馆之间有多少数不清的小暧昧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对图书馆的诚挚心声吧!

       第一次知道并了解图书馆,是在新生教育周时,图书馆老师为我们新生讲课介绍图书馆使用检索常识。上课后,走进图书馆的我,喜欢在图书馆二楼的中文书库闲逛,看到一本书名比较奇怪的,我会出于好奇放上代书板,拿下书来翻翻。我还喜欢图书馆里棕褐色的自习书桌,它总有一种让人沉下心静下气来的力量;喜欢图书馆一楼的小花园,花园中心的水池里,总有几只小龟趴在假山上探着小脑袋晒着太阳。在我眼里,图书馆就像是每一个师大人的智囊团,是一个承载着无数知识的宝库。
(2016级文学院林思媛 毕业于福清第二中学)
      早上的时候,我喜欢晨起去图书馆外长廊早读,人不多,但每天都会有人早早地就来了,坐在长廊上边吃早餐边开始读书,同样早起的阿姨开始扫地,经过我身边时,就会和气地询问我:“放在一旁的豆浆杯还要吗?”
(2016级文学院姜容金 毕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中学)
     晚自习去图书馆,会习惯地直接在一楼的自习桌第一列倒数第二排落座,在那样静谧的环境里,一埋头就是大半天,偶一抬头才发现旁边虚糊的身影就是自己的同学,两两相望后相视一笑,笑各自的没发现。对图书馆依恋的我,也有糊涂的时候,每周三学校图书馆都会闭馆,而我总是来到图书馆的门前,看见没有灯光的门口才发觉,那时候的我只能暗骂自己一声笨,然后灰溜溜地转去文科楼,一落座,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想来是少了图书馆那独特的“酸臭味”吧!
(2016级文学院王美琳 毕业于牡丹江市林口县第四中学)
      从图书馆一排排满满当当的书架前经过,细嗅空中,总会闻到一股“时间”的味道。图书馆的书已经不再如当初那般簇新了,但每当手指触碰到那微微泛黄的纸页,我的身上仍会有一种触电的感觉,诗人的呢喃,哲人的思考,历史的厚重……这些都给我的思想注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图书馆于我是什么?不是考前突击的场所,不是偶遇男神的地方,而是一个和“梦”有关的地方。
(2016级文学院何梓璇 毕业于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
      每天早晨,我踏着轻快的自行车,满怀期待地来到图书馆,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阅读和学习时光。走进图书馆,阵阵书香如春风,轻柔地拂过我的面颊,许我以温柔的霓裳;伫立在琳琅满目的书籍前,感受到的是无比的欣喜和震撼。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还能细细体味伴着融有沁人心脾花香又凉爽的微风,这样安宁而又充实的生活已经悄然融入我的生命,让我无法割舍。
     我有幸在图书馆中享受捧一卷好书,品一杯清茗,悠然自得地度过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的从容,此刻美好,溢于言表。馆内舒适的座椅使我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夏天,馆内的空调为我送来清凉,也安抚了我躁动的心;冬天,馆外冷风呼啸,但馆内却温暖安静,一片祥和。我陶醉其中,却又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不仅如此,图书馆的资源,可以让我畅游在各种各样书籍和著作的海洋,也可以搜寻到成百上千的论文和素材的宝库,各种多媒体途径打开各方面知识的大门,它们都助力我在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赫尔博斯的这句话与我内心独白不谋而合。只言片语无法描述详尽我对图书馆的感情,但毋庸置疑的是,图书馆如同我心灵的港湾,让我在狂风暴雨中找到温暖宁静的归宿。图书馆给予我的美好回忆,将使我一生难以忘怀。
(2016级地理科学院梁丹琪 毕业于厦门双十中学)
       每到一所学校,我总会先找找,先看看这所学校的图书馆在哪里,进去里面走一走,望一望。摸一摸每一本排列整齐的书脊,打开一本精挑细选后的书,嗅一嗅里面的味道,坐下来细细地品读,一晃便到了午后或者傍晚。
       无论何处的图书馆,无论藏书多与否,走进去便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还记得读过卡夫卡的一句话:“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从懵懂之时开始读书,到后来自己慢慢能够甄选书籍,越是读下去越是明白,自己懂得的东西真是少,看见越多的“斧头”,越是感受到知识的锐利。
      直到上了大学,没有了应试的需要,凭着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凭借自己的本心来阅读,无拘无束,一扫中学时压抑的气氛。或许也是因为没有了那么多的拘束,或许由于在大学参加太多的活动,读的书反而相对变少了,因此,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能够安心泡在图书馆的机会,无论是静静地读一本书还是临考前专心致志地“抱佛脚”。图书馆总能给人一种安心和安定的感觉,一坐下来就能听到来自周围的沙沙声。时间的沙漏也好像慢了下来,嘀嗒,嘀嗒,嘀嗒……
      于我而言,图书馆就是我心中的圣殿和高地,其中满是“满腹经纶”的书,他们就像排列严整的卫士,漫步其中,便觉这是一个人的朝圣之路,“走在通往码头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线袭来。”或许,我将永不停歇。
(2016级生命科学院陈宇娴 毕业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不论是早晨还是下午,傍晚或是黑夜,走进图书馆,我都会被扑面而来的冷香气息给惊到,那尘封已久的古卷徐徐展开的味道,刹那间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雅阁,身上每个细胞都叫嚣着沉醉。
不论何时,大厅的每个角落都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背书,中文、英文、日文,甚至是我听不懂的语言,从他们手中纸张上的文字,转化为舌尖流利好听的声音,那是图书馆特有的声音,每一次穿过书声鼎沸的大厅,我都会觉得身心愉悦。而坐在旁边自习室里抬头往外望时,他们来回走动读书的身影就会映入眼帘,在那一刻,叫人埋头苦干的动力便油然而生,悄然无声的励志,其实就在眼前。
      在借阅室电脑的键盘上哒哒几下,屏幕上就会出现所搜书目的索书号,照着索书号走过一溜的书架,指尖扫过那些泛黄起皱的书脊,仔细地从头到尾地浏览一遍,翻来覆去地比较,才能郑重地把要借的书从书架上取下来带走,有时候在寻找时还能偶遇一本更心仪的书,而这种昙花一现般的意外之喜,才是我寻书的最大乐趣。
     虔诚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书本,老师总会对我展露微微笑意,那时的我心里总会藏有窃喜。当书被装进书包里,背带沉甸甸地拉扯着肩膀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种踏实感。有时我把借阅过期的书籍和几角钱零钱放到借书台时,办理还书的老师还会很萌地呆愣一下,然后收回书和零钱,好心地提醒我下次要记得及时归还。
     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总是流逝得飞快,同学有时会笑我来图书馆只看书,而忘了写带来的作业,我有时也会烦恼,但依旧是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宿舍和图书馆间来回地跑,因为还是喜欢在图书馆看书时的别样感觉,伴着身旁人的落笔沙沙声,还有时起时落的翻书声,反而读起书来更深入了,比之在宿舍里嬉笑打闹的空闲里看书,别有另一种情调。
(2016级经济学院吴安妮 毕业于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校报记者  吴安妮/整理)


钟楼 图书馆 行政楼


分享到:
    
回到顶部 
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8571次访问,全刊已有4462898次访问